首页 资讯 正文

晋宁区青龙村的“菌”情致富路

体育正文 206 0

晋宁区青龙村的“菌”情致富路

晋宁区青龙村的“菌”情致富路

掌上春城讯清晨,挎(kuà)上背篓,拎起抓钩,“斑马老表”普红一头扎进晋宁区青龙村茂密的(de)山林。雨季刚开头,菌子还不多(duō),但这可挡不住他的热情。作为这片“包山拾菌”责任区的“菌子守护者”,他知道,随着(suízhe)雨水渐丰,沉睡的菌子正悄悄探头(tàntóu),家里最忙也最盼的“拾金季”就要来了。 青龙村,藏(cáng)在宝峰街道的群山怀抱里,满眼都是绿。得天独厚的位置,加上雨水滋润,让这里成了野生(yěshēng)菌(jūn)的宝库。干巴菌、鸡枞、牛肝菌、青头菌、谷熟菌……多得数不(bù)过来。这些藏在林子里的山珍,不只是大自然的礼物,更是青龙村人增收致富的“绿色金矿”。 守着这座宝山,怎么采才能长久?青龙村摸索出了(le)自己的路子——“包山(bāoshān)拾菌”。简单说,就是在(zài)林地权属不变的前提(qiántí)下,把(bǎ)长菌子的山林分片,让本村有能力(nénglì)、懂菌子的村民来承包。村里把合适的山林划成一块块责任区,大伙儿公平竞包。包下山的村民,在采菌季节就有了采收权,同时也要担起巡山护林、防止盗采、保护生态的责任。普红家就是其中一户,今年他包下了近一千亩山林。 普红弯着腰,仔细拨开松针寻找菌子,跟我们聊起来:“以前(yǐqián)是‘打游击’,大伙儿一窝蜂进山,菌子还没长(méizhǎng)成就被采了(le),越采越少。现在这片林子(línzi)归我管,心里有本明白(míngbái)账,知道哪片能采、哪片得留着。嘿,你别说,这样菌子反而长得更好、更肥实了!”这种法子,既护住了林子,又让包山的村民腰包更鼓——菌子品质稳了,产量也上来了,收入自然(zìrán)就高了。 对(duì)普红一家来说,“拾菌季”就是扎根山林的季节。为了(wèile)(wèile)赶在清晨菌子最新鲜的时候采到它们,也为了能时时照看自己的“责任田”,他们干脆在山林深处(shēnchù)搭起帐篷,支起锅灶,过起了地道的“山居生活”。 普红还发现,每年雨季,“野生菌”在网上(wǎngshàng)都火得不行。为了(le)让全国网友也能体验一把云南人捡菌子的快乐,他看准了直播的风口,给自己起了个响亮的抖音(dǒuyīn)号——“斑马老表”。每次进山寻菌、采菌,他就打开手机镜头(jìngtóu),把青龙(qīnglóng)村(cūn)原生态的山林美景、充满惊喜的“寻宝”过程、怎么辨认各种野生菌,还有(háiyǒu)山里头发生的趣事,都直播给天南地北的观众。直播间里,普红那股子朴实的热情劲儿,让网友们仿佛也跟着他钻进了大山深处,感受着那份独特的“寻菌”乐趣。 “斑马老表(lǎobiǎo)”的名气越来越大,成了青龙村(cūn)野生菌的一张活招牌。不少粉丝(fěnsī)看(kàn)了直播直接下单买菌子,销路一下子打开了。更有人被直播里那满眼的绿意吸引,专门跑来青龙村,就想亲身体验一把拾菌的滋味儿,给村里带来了新机会。 今年在宝峰街道青龙(qīnglóng)村(cūn),像普红(pǔhóng)这样靠着“包山拾菌”过上好日子的农户有10家。村集体光是承包款就收(shōu)了37万余元,比去年(qùnián)足足多了15万元。“这钱,七成分给大伙儿,三成留着做村里的公益事儿。村里建设有钱了,乡亲们还能分红,挺好!”青龙村的相关负责人说道。 青龙村的(de)(de)“包山(bāoshān)拾菌”,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活例子。它守住了山林的生机,让菌子能年复一年地长;它也让村民的日子有了稳稳的盼头,走出了一条带着山野气息的致富路。而像普红这样乐于拥抱新事物的“新农人”,通过“斑马老表”的镜头,不仅把鲜美的菌子卖到了远方(yuǎnfāng),更把青龙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传了出去。在这晋宁的青山翠谷间,每一朵破土而出的菌子,都藏(cáng)着一个守护家园(jiāyuán)、创造幸福(xìngfú)的小小梦想。 掌上春城记者(jìzhě):赵爱萍 通讯员:周枫 刘佳(liújiā) 王珏
晋宁区青龙村的“菌”情致富路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