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老坊巷里的小小讲解员:童真童言传递乡愁与乡情
古老坊巷里的小小讲解员:童真童言传递乡愁与乡情
古老坊巷里的小小讲解员:童真童言传递乡愁与乡情中新网福州(fúzhōu)6月1日电 题:古老坊(fāng)巷里的小小讲解员:童真童言传递乡愁与乡情
近日,于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那错落有致的白墙黛瓦间(dàiwǎjiān),扎着红领巾、挂着讲解证、佩戴便携扩音器(kuòyīnqì)的小小讲解员林诗晴,正带着来自海内外的游客,穿梭(chuānsuō)于坊巷幽径与古厝之中。她以稚嫩而充满活力(chōngmǎnhuólì)的嗓音,娓娓讲述着福州名人故事与闽都风情。
5月29日,在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,扎着红领巾、挂着讲解(jiǎngjiě)证、佩戴便携(biànxié)扩音器的小小讲解员林诗晴(中)正在为游客讲解林觉民(línjuémín)故居。叶秋云 摄
出生于2012年的林诗晴于3年前加入福州“名城少年”红领巾讲解(jiǎngjiě)队。此后,每逢周末和节假日(jiéjiàrì),在三坊七巷、上下杭等历史文化街区,总能看到她为游客讲解的身影。短短3年时间,她的讲解时长累计突破1000个小时(xiǎoshí),已能熟练讲解近30个场馆,掌握(zhǎngwò)的讲解词达(cídá)20多万字。
“大家眼前看到(dào)的这两尊(liǎngzūn)雕像是以冰心为原型设计的,一位是天真烂漫的孩童,一位是慈祥的奶奶,因为冰心在人生中的这两个(liǎnggè)阶段都在福州生活过。雕像展现了冰心从故乡生活,到离乡思乡,再到归乡(guīxiāng)的历程,表达了冰心对家乡(jiāxiāng)福州无限的热爱和眷恋之情。”在冰心故居里,林诗晴向游客讲解着这一幕场景。
这番讲解,赢得了游客们的热烈掌声与称赞。“这个小朋友真的很(hěn)了不起”“以后,她会成为一位小主持人(zhǔchírén)”“她的知识储备量可能比我还多(duō)”……人群中,以游客身份跟随聆听讲解的林诗晴的母亲吴敏听着大家的夸奖,欣慰(xīnwèi)地笑了。
“我也很喜欢(xǐhuān)听她的讲解(jiǎngjiě)。”据吴敏(wúmǐn)回忆,女儿刚开始讲解时还是福州市中山小学三年级学生,那时只是照着(zhàozhe)稿子背诵,声音也很稚嫩。随着积累增多,林诗晴不仅能串联内容,还开始融入自己的理解。“看到她一点点进步,特别开心。”
在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(de)小黄楼内,10岁的小小讲解(jiǎngjiě)员陈陶然正用英文为游客介绍着这(zhè)一处古厝。加入(jiārù)福州“名城少年”红领巾讲解队才短短两年的他已经(yǐjīng)能熟练讲解14个场馆。“福州三坊七巷的历史就像宝藏,我想挖掘出来,讲给全世界听。”陈陶然分享道,虽然背稿的过程十分辛苦(xīnkǔ),但这也极大提升了他的表达能力,让他学到了更多知识。
作为福州极具代表性的景点,三坊七巷是海内外游客游览观光、华侨华人寻根以及了解闽都文化的重要窗口。据三坊七巷历史(lìshǐ)文化街区工作人员黄秋淋(huángqiūlín)介绍,福州“名城少年”红领巾讲解队自(duìzì)2022年成立以来,现已培养出逾千名小小讲解员,为马来西亚、新加坡等多个国家(guójiā)和地区(dìqū)的游客提供讲解服务。
目前,位于福州的各级博物馆、景点都能看到小小讲解员的身影,俨然已成为传播(chuánbō)福州历史(lìshǐ)文化的一道(yīdào)亮丽风景线。截至今年3月,福州市“红领巾讲解员”已开展超2000场志愿讲解服务(fúwù),惠及市民和游客超20万人次。
95岁的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听着小小讲解员的讲解,记录了5页的笔记;来自新加坡(xīnjiāpō)的艺术院校(yìshùyuànxiào)教师在讲解过程中,深入了解了唐卡漆画技法,以便回国传授给(chuánshòugěi)学生;海外侨胞听着小小讲解员的英文讲解,提出了不足之处……在这些讲解活动中,发生(fāshēng)了许多动人的故事。
如今,林诗晴成为三坊七巷(sānfāngqīxiàng)“专属AI数字人推荐官”原型之一。当她以AI数字人身份直播展示福州古厝时,屏幕上不断飘过饱含乡情的(de)留言。“传递(chuándì)家乡历史文化,是每一位福州娃的责任与使命。”林诗晴说:“希望更多小伙伴加入(jiārù)我们(wǒmen),一起传递福州声音,讲述中国故事。”(完)
中新网福州(fúzhōu)6月1日电 题:古老坊(fāng)巷里的小小讲解员:童真童言传递乡愁与乡情
近日,于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那错落有致的白墙黛瓦间(dàiwǎjiān),扎着红领巾、挂着讲解证、佩戴便携扩音器(kuòyīnqì)的小小讲解员林诗晴,正带着来自海内外的游客,穿梭(chuānsuō)于坊巷幽径与古厝之中。她以稚嫩而充满活力(chōngmǎnhuólì)的嗓音,娓娓讲述着福州名人故事与闽都风情。
5月29日,在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,扎着红领巾、挂着讲解(jiǎngjiě)证、佩戴便携(biànxié)扩音器的小小讲解员林诗晴(中)正在为游客讲解林觉民(línjuémín)故居。叶秋云 摄
出生于2012年的林诗晴于3年前加入福州“名城少年”红领巾讲解(jiǎngjiě)队。此后,每逢周末和节假日(jiéjiàrì),在三坊七巷、上下杭等历史文化街区,总能看到她为游客讲解的身影。短短3年时间,她的讲解时长累计突破1000个小时(xiǎoshí),已能熟练讲解近30个场馆,掌握(zhǎngwò)的讲解词达(cídá)20多万字。
“大家眼前看到(dào)的这两尊(liǎngzūn)雕像是以冰心为原型设计的,一位是天真烂漫的孩童,一位是慈祥的奶奶,因为冰心在人生中的这两个(liǎnggè)阶段都在福州生活过。雕像展现了冰心从故乡生活,到离乡思乡,再到归乡(guīxiāng)的历程,表达了冰心对家乡(jiāxiāng)福州无限的热爱和眷恋之情。”在冰心故居里,林诗晴向游客讲解着这一幕场景。
这番讲解,赢得了游客们的热烈掌声与称赞。“这个小朋友真的很(hěn)了不起”“以后,她会成为一位小主持人(zhǔchírén)”“她的知识储备量可能比我还多(duō)”……人群中,以游客身份跟随聆听讲解的林诗晴的母亲吴敏听着大家的夸奖,欣慰(xīnwèi)地笑了。
“我也很喜欢(xǐhuān)听她的讲解(jiǎngjiě)。”据吴敏(wúmǐn)回忆,女儿刚开始讲解时还是福州市中山小学三年级学生,那时只是照着(zhàozhe)稿子背诵,声音也很稚嫩。随着积累增多,林诗晴不仅能串联内容,还开始融入自己的理解。“看到她一点点进步,特别开心。”
在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(de)小黄楼内,10岁的小小讲解(jiǎngjiě)员陈陶然正用英文为游客介绍着这(zhè)一处古厝。加入(jiārù)福州“名城少年”红领巾讲解队才短短两年的他已经(yǐjīng)能熟练讲解14个场馆。“福州三坊七巷的历史就像宝藏,我想挖掘出来,讲给全世界听。”陈陶然分享道,虽然背稿的过程十分辛苦(xīnkǔ),但这也极大提升了他的表达能力,让他学到了更多知识。
作为福州极具代表性的景点,三坊七巷是海内外游客游览观光、华侨华人寻根以及了解闽都文化的重要窗口。据三坊七巷历史(lìshǐ)文化街区工作人员黄秋淋(huángqiūlín)介绍,福州“名城少年”红领巾讲解队自(duìzì)2022年成立以来,现已培养出逾千名小小讲解员,为马来西亚、新加坡等多个国家(guójiā)和地区(dìqū)的游客提供讲解服务。
目前,位于福州的各级博物馆、景点都能看到小小讲解员的身影,俨然已成为传播(chuánbō)福州历史(lìshǐ)文化的一道(yīdào)亮丽风景线。截至今年3月,福州市“红领巾讲解员”已开展超2000场志愿讲解服务(fúwù),惠及市民和游客超20万人次。
95岁的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听着小小讲解员的讲解,记录了5页的笔记;来自新加坡(xīnjiāpō)的艺术院校(yìshùyuànxiào)教师在讲解过程中,深入了解了唐卡漆画技法,以便回国传授给(chuánshòugěi)学生;海外侨胞听着小小讲解员的英文讲解,提出了不足之处……在这些讲解活动中,发生(fāshēng)了许多动人的故事。
如今,林诗晴成为三坊七巷(sānfāngqīxiàng)“专属AI数字人推荐官”原型之一。当她以AI数字人身份直播展示福州古厝时,屏幕上不断飘过饱含乡情的(de)留言。“传递(chuándì)家乡历史文化,是每一位福州娃的责任与使命。”林诗晴说:“希望更多小伙伴加入(jiārù)我们(wǒmen),一起传递福州声音,讲述中国故事。”(完)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